交流研讨+现场实践,上海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第一期训练营开营
发布日期:[2023-12-11]
[ 字体:  ] [分享: ]

2023年12月7日上午,上海市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研讨会暨第一期训练营在上海市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开班。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婕、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陈炜、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芸,以及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市生态环境局相关直属单位和崇明区生态环境局的负责同志参加。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王华主持。

 

640.png

 

此次研讨会吸引了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通过交流分享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经验,为进一步规范上海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方法提供宝贵经验。 

 

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上海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础,去年9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为今后一段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画好了“蓝图”。今年,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启动《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5年)》编制,提出了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6大优先领域、28项行动和40项重点项目。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本次训练营采用开放式组织,旨在通过交流研讨和现场实践的方式,为下阶段全面展开上海生物多样性调查找准方法路径。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生态处介绍,即将要启动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将整合上海相关领域的所有力量,调查的全面性、系统性、协同性均属首次。然而,纵观上海既往开展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还面临区域覆盖不全,调查内容较为有限、调查评估规范有待统一等问题。

 

“生物多样性调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做到对物种熟悉,还要精通统计学相关知识。”国家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宏发介绍说,他结合自身从事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多年经验提出,在抽样方面,要对人力、物力、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结果分析和报告撰写中要注重简洁,用准确的语言归纳调查所得的结果,客观分析调查结果。

 

“本来计划是1年的工作,最终要5年才完成,可见工作要求之高,过程之复杂、难度之大。”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教授王天厚在介绍开展第二次全市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时感叹。他详细描述了当时开展调查时的研究方案,包括深入调查、形成报告、后期评估等全工作流程,并对上海即将要开展的全面调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研讨环节,多位具有一线经验的行业专家分为高等植物、昆虫、两栖爬行类、鸟类、兽类、浮游生物、鱼类、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等9个不同类群对开展物种调查的方法进行研讨。

 

本次活动持续到10日,其中6日是专业分享交流和研讨,7日和8日两天组织外业调查,后期还将进行内业分析鉴定等工作。

 

本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来自生态环境部南京所、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交流中心、生态环境部太湖东海局、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上海辰山植物园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近百人到现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