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与防控
发布日期:[2021-07-15]
[ 字体:  ] [分享: ]

    中国幅员辽阔,跨越近50个纬度、5个气候带,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物种都可以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受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中国已发现50种。截至2014年底,中国外来入侵植物有72285515种,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都有分布。中国西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是外来植物入侵的“重灾区”。据生态环境部2020年发布的数据,中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往往可以带来各方面的危害,而且这些危害复杂多变。一般来说,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包括对水域的影响:堵塞航道、堵塞水渠、影响排灌、影响海水交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诱发花粉病、麻痹中枢神经。对农业、水产养殖等的影响:危害农田、危害畜牧、危害渔业、破坏近海栖息地、威胁本地鱼类、危害水产品养殖、影响滩涂环境、威胁蚕业。对本土植物的影响:破坏景观、排挤本地动植物、扰乱生态平衡、病菌宿主、导致无序杂交、影响天然林恢复、群落物种单一化、化感物抑制物、释放有毒有害物、啃食植物、感染植物、窒息植物、排挤植物、蛀空树干、害虫寄主、诱发赤潮等。事实上,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远不止这些。

 

    外来入侵物种的这些危害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造成经济损失,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对农业、林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比如稻水象甲、豚草、毒麦、假高粱等入侵到农田,造成农作物的减产、产品质量降低;比如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入侵到森林,造成林业损害。另外还有间接经济损失,如用于防除外来入侵物种的经济支出等。另外,会摧毁当地生态系统等,比如薇甘菊入侵到广东伶仃岛,致使岛上生态系统濒临崩溃。外来入侵还会减少物种多样性,比如水葫芦入侵滇池导致滇池鱼类种类下降,紫茎泽兰在中国南方排挤当地物种;影响遗传多样性,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土物种的遗传交流可能会对当地物种造成遗传侵蚀;危害人类健康,比如杀人蜂、红火蚁、豚草、三裂叶豚草危及人类健康甚至生命;破坏景观完整性,如互花米草、水葫芦、水花生等入侵到水生生态系统,破坏景观完整性等等。

 

    外来入侵物种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3类:第一是有意引种后失控。主要指人们出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环境改善、观赏、科研等目的有意引进某些物种,失控或逃逸后导泛滥成灾。如我国作为牧草或饲料引进的水花生、水葫芦等。第二是无意带入。主要包括随交通工具带入(如豚草),随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带入(如假高粱随进口粮食夹带传入),随动植物引种带入(如毒麦随进口种子传入中国),国际游客及其行李带入(如北美车前),国际航运的压舱水携带(主要包括一些微生物、浮游生物及其卵、幼体或孢子等)。第三种则是自然传播。包括通过自身繁殖扩散和风力、水流、动物等媒介进行的自然扩散。上述只是大致分类,在现实中,物种的入侵途径要复杂得多。

 

    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措施分为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预防需要首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预警机制,评估体系,加强对有意引种的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和监督管理;其次要加强检验检疫工作,拦截通过主要通道无意进入中国的外来入侵物种。

 

    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方法可分为四类:一是物理防控。包括人力灭除、机械清除等;二是化学防控。利用化学制剂控制外来入侵物种,此法具有见效快、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但容易波及到环境、本地物种以及人畜健康等;三是生物防控。包括生物替代和生物防治,生物替代是选用当地物种通过替代方法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防治是通过在原产地引进天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四是综合防控。将上述3种方法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单个技术的不足,综合治理外来入侵物种。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