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发布日期:[2021-07-21]
[ 字体:  ] [分享: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程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是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系统、最为全面、最为深邃、最为开放的理论体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观其源可以知其流”,要做到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就要正确理解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起点和思想源头。文明既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具体过程,也是人们改造世界和保护自然所获得的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价值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生态成果的总和。而生态文明则具有“新文明”的特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崭新追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逻辑,植根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明,是在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是在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逻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不断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中,不断创造性地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重大创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逻辑,是我们党在不同发展阶段带领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进程中,探索积累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更是习近平同志从1980年代初以来,先后在地方和中央工作时的生态文明实践探索的理论升华。


纵览历史,从来没有任何时候像现在这样,中国经历着最大规模、最为深刻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变革,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开创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实践,不仅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要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国贡献,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十一届市委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着眼全面完成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大使命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更加自觉地弘扬城市精神品格的一项重要举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城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承载空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保障;才能充分激发城市中的每个人以主人翁意识有序参与城市治理,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中实现人生出彩,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中享受高品质生活,在高品质生活中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人民城市建设的一种硬实力,更是一种软实力。


在新的征程中,要毫不动摇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群众,坚定不移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坚持不懈地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从党带领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深刻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城市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生态之城,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重视和参与生态环保的良好社会氛围,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让低碳绿色和生态友好成为城市形象、品质和责任感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