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普惠平台即将正式上线!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强化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上海
发布日期:[2025-04-24]
[ 字体:  ] [分享: ]

2025上海民生访谈节目正在热播,4月23日邀请的嘉宾是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上海生态环境质量目前怎么样?生物多样性“家底”如何?生态环境领域有哪些惠企利民措施?这些内容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

 

640.jpg

 

当前上海的生态环境质量如何?今年如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4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5%,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8.4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今年将全面完成第三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固定源、移动源、扬尘源、社会面源协同攻坚,推进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淘汰国四柴油车3万辆,全覆盖推进重点工地扬尘在线监管。

 

640 (1).jpg

 

2024年,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到99.3%,创历史最佳水平。今年将统筹做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成入河排污口65%整治任务,加强27条水质易反复河道整治,推进105条(个)美丽幸福河湖建设

 

2024年,重点建设用地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继续保持100%。今年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治,持续开展土壤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抽查,建立健全“源头减量-调查评估-管控修复”全过程土壤环境管理体系。

 

2024年,围绕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实施餐饮企业选址禁设场所风险提示,开展油烟信访投诉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推行广场舞噪声规约,全年噪声投诉量同比下降16%。今年将持续推行餐饮经营选址事先告知服务,印发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大气污染防治指引,加快智慧化信息平台推广使用;出台夜间施工噪声分类监管工作指引,强化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噪声分类治理,推进23个宁静小区建设。

 

2024年,出台上海无废城市建设条例,加强固体废物全覆盖全过程监管体系建设,发布市级“无废指数”,建成371个“无废城市细胞”。今年将深入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完善一般工业固废监管体系,推动固体废物近零填埋,打造200个“无废城市细胞”。

 

生态环境领域有哪些惠企利民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环评+”工程,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环评+空间”,在67个产业园区90%入园项目可享受环评豁免和简化政策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范围。落实“智造空间”环保指引,支持工业项目上楼。“环评+产业”,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重点行业专项政策实施和评估,支持本市重点产业发展;“环评+项目”,实施技术评估提前介入、公示和审查同步开展等举措,畅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支持重大工程和重大民生项目加快落地。

 

【政策服务平台】一是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绿色评价体系和绿色项目库,拓展环境信息披露功能,促进绿色项目银企对接。二是推进科创转化平台建设。提升上海绿色低碳创新服务基地、国际绿色低碳概念验证中心能级,支持企业绿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三是推进上海碳市场平台建设。完善碳核算体系,深化碳市场改革,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执法监督】突出减负增效,打好“差异化、智慧化、亮码式”执法监管组合拳。一是推进差异化监管。推进完善基于“信用+风险”的评价体系和分级分类监管,强化差异化监管。二是推进智慧化监管。健全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网络,提升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地表水预警监控能力,建设“一库、一屏、一中心”生态大脑,强化大数据、大模型运用,提升智慧监管水平。三是实施“检查码”制度。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全面推行涉企业行政检查“无码不查”“一码通查”“一码联查”,切实提高执法检查效能,减轻企业负担。

 

640 (2).jpg

 

【碳普惠】上海碳普惠运营管理平台已投入试运行,通过构建个人碳账户,量化和记录市民生活中低碳行为的减碳量,实现绿色积分兑换商品服务。目前平台覆盖地面公交、轨道交通、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和纯电动乘用车4个减排场景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减排项目,处于公开测试阶段。

 

640 (3).jpg

 

参与方式:第一步,打开“随申办市民云”APP或支付宝、微信中的“随申办”小程序,进入碳普惠专区。第二步,点击“开通碳账户”,完成碳减排的授权。第三步,获得碳减排量后,进入碳积分商城兑换权益。今年6月碳普惠运营管理平台正式上线,欢迎市民朋友积极参与,把碳普惠打造成为上海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新标识。

 

上海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有什么进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下一步有何打算?

 

自2023年底起上海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以来,全市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公众等4000余人次参与。目前发现了1个新物种和149个新记录,新物种为上海膝角隐翅虫,新记录包括大型真菌10种、高等植物17种、昆虫122种。

 

新物种“落户”申城。如在松江等区的天目疣鳞苔、东方疣鳞苔等苔藓植物,嘉定区娄塘河段的小口鳔鮈等。

 

640 (5).jpg

 

野生动物回归城区。长宁区外环林带发现红脚田鸡,2022年起“貉口普查”发现全市约3000-5000只貉。

 

640 (6).jpg

 

濒危生物种群恢复。崇明东滩保护区的小天鹅种群从十几只恢复到近3000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蕨在崇明、青浦等五个区重现。

 

640 (8).jpg

 

今年底将全面完成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外业任务,开展2025“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加快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提升河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

 

上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紧紧围绕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下一步,一是以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为牵引,扎实推进美丽上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批美丽建设样板,高质量谋划和编制“十五五”规划。二是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强化大气、水、固废等领域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环境治理体系和生态惠民机制。四是以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为抓手,强化污染治理、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合作协作,形成一批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携手打造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

 

 

来源:上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