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反馈第二批低碳发展 实践区验收评价意见的函
发布日期:[2023-10-11]
[ 字体:  ] [分享: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沪环函〔2023107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反馈第二批低碳发展

实践区验收评价意见的函

 

普陀区、杨浦区、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上海世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根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上海市2023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的通知》(沪环气候〔202333号)、《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在世博园区等5个区域开展第二批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沪发改环资〔201726号)、《关于开展第二批低碳发展实践区终期评价工作的通知》(沪环气候202340号)相关要求,我局已完成本市第二批低碳发展实践区的验收评价工作。经专家评比打分,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杨浦滨江南段、上海前滩国际商务区、上海世博园区4个低碳发展实践区的评价等级为优秀;真如城市副中心低碳发展实践区的评价等级为通过。我局根据第三方的评审意见对各实践区形成了验收评价的反馈意见(见附件)。请相关区(单位)总结好试点工作经验,巩固低碳示范创建成果,持续推进低碳建设。

 

附件:1.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低碳发展实践区验收评价反

馈意见

2. 杨浦滨江南段低碳发展实践区验收评价反馈意见

3. 上海前滩国际商务区低碳发展实践区验收评价反

馈意见

          4. 上海世博园区低碳发展实践区验收评价反馈意见

5. 真如城市副中心低碳发展实践区验收评价反馈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2023628


 

 

 

 

 

 

 

附件1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低碳发展实践区验收评价反馈意见

 

一、工作成效

自开展低碳试点以来,国际旅游度假区积极推进一系列工作,低碳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成立度假区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工作小组,由管委会牵头,相关单位(申迪集团、国际主题乐园公司、度假区运营、申迪建设、申迪园林等)为小组成员单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形成合力推进实践区建设。

(二)低碳基础工作逐步夯实。建立目标分解和考核机制,对区域碳排放目标、相关指标目标进行分解,针对园区内重点建筑或企业进行评价考核。明确指标统计制度,落实数据责任方。建立区域碳排放统计体系,加强生活垃圾回收数据统计、用水分项计量和建筑能耗统计,并与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数据的完成情况形成联动和监督机制。

(三)积极推进低碳生态旅游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度假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45%,建成垃圾分类教育示范点(浦东新区环境教育基地)。餐厅、商店、酒店等推广可重复使用餐具、购物袋和酒店洗浴用品等。推动星愿湖、薰衣草公园、林荫道等蓝绿空间景观提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爱鸟周”等一系列低碳旅游品牌活动,发布度假区首张绿色低碳地图。景观水体水质达标率、声环境功能区达标率、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率达到100%

(四)低碳先进技术和各项举措全面推广。建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中心,实现冷、热、电、压缩空气四联供,能源中心和大通音乐谷光伏年发电量96万千瓦时。迪士尼团队大楼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认证,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获得LEED“既有社区”铂金级认证。公共交通出行比例90%,度假区内采用纯电动接驳巴士,建成以22千米步行道、12千米骑行道串连的慢行交通体系,并推进度假区停车诱导系统智慧化改造项目。

二、评价结果

经专家对有关材料的核查及现场评分,国际旅游度假区低碳发展实践区的评价等级为“优秀”。

三、相关建议

根据验收评价情况,建议度假区管委会持续推进低碳实践,在此基础上,加大低碳工作在度假区其他片区的探索力度。建议重点加强以下工作:

(一)加强低碳管理机制的示范性,打造低碳旅游品牌。未来结合地块开发,增强低碳发展顶层设计,制定相应的低碳建设导则,并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实施。试点打造零碳迪士尼乐园,着力推进迪士尼乐园、小镇、酒店等建筑运营过程的碳减排,持续更新度假区低碳地图和导览路线,强化低碳旅游品牌打造,提升度假区绿色低碳的国际影响力。

(二)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改造、低碳交通等各领域工作。巩固已有工作基础,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调适,推动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全覆盖。推动迪士尼乐园混动接驳车、船的电动化,并配置电动巴士快充充电桩。优化低碳交通线路指引,强化定制化交通、旅游大巴和水上游船的配套服务,提升至度假区各个功能区的绿色交通便捷性。

(三)开展低碳监测平台和碳普惠机制建设。开展区域低碳监测平台相关软硬件建设,创新运用平台大数据优势,扩大数据共享和应用范围,探索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新模式。开发迪士尼乐园、酒店、比斯特购物村等场所的“碳普惠”积分体系,创新建立游客碳账户平台,引导游客低碳游。

 

 

 

 

 

 

 

附件2

 

杨浦滨江南段低碳发展实践区验收评价反馈意见

 

一、工作成效

自开展低碳试点以来,杨浦滨江南段积极推进一系列工作,低碳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如下:

(一)搭建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推进机制。杨浦区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杨浦滨江综合开发指挥部,对滨江开发进行总体谋划和组织协调,并将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纳入杨浦滨江南段综合开发内容,各相关委办局联动落实,形成政府推动、企业运作、社会评估、公众参与的共建机制。

(二)积极推动老旧工业建筑低碳转型改造。选取了区域内具有一定保留价值的老旧工业建筑,采取保护利旧、功能转变、废旧建筑材料就地处理利用等策略,重点发展在线新经济、总部经济、休闲创意文化等产业,打造杨浦“老工业区”城市更新和低碳转型升级样板。

(三)低碳先进技术和各项举措全面推广。对既有建筑进行修缮和节能改造,永安栈房增设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和绿化中庭,绿之丘(原为烟草仓库)开展立体绿化示范等。新建项目在出让合同中落实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设要求。滨江公共空间设置雨水花园、建立了滨江漫步道、慢跑道和骑行道的“三道”慢行交通网络,打造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区域内景观照明系统采用智能感应和智能调节照度。

二、评价结果

经专家对有关材料的核查及现场评分,杨浦滨江南段低碳发展实践区的评价等级为“优秀”。

三、相关建议

根据验收评价情况,建议杨浦区继续支持杨浦滨江南段开展低碳实践,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节能低碳管理和相关基础工作。制订并落实年度低碳行动计划,将低碳发展任务纳入杨浦区节能降碳责任考核体系。开展区域低碳监测平台相关软硬件建设,实现企业能耗和碳排放数据在线监测,定期开展区域碳排放状况的分析管理工作。

(二)持续深入拓展低碳实践工作。结合区域杨树浦路以北部分的开发进度,适时推进区域热电冷三联供能源中心的建设,推广新建超低能耗建筑建设。推进既有建筑能源审计、节能改造和调适。在“历保”、“文保”建筑更新改造中推广使用绿色低碳建材,打造城市更新循环利用示范项目。滨江慢行交通网络适当向外延伸,与现有的配套公共交通系统有效连接。加大分布式光伏应用,因地制宜推动既有建筑安装光伏系统,实施一批“光伏+”工程。

(三)加大低碳管理机制体制的创新力度。建立重点排放企业名单和管理体系,督促企业开展碳排放年度报告和能效对标达标工作,提升绿色运营水平。探索实施新上项目的能效准入和低碳要求,在土地出让程序中明确地块项目的碳强度和能效指标。

 

 

 

 

 

 

 

 

 

 

 

 

 

 

 

 

 

 

 

附件3

 

上海前滩国际商务区低碳发展实践区验收评价

反馈意见

 

一、工作成效

    自开展低碳试点以来,前滩国际商务区积极推进一系列工作,低碳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上海前滩国际商务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绿建工作小组,负责前滩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工作,在企业标准《区域开发建设与管理导则》中纳入绿色低碳相关可持续发展标准,组织制订《上海前滩国际商务区绿色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将绿色建筑验收工作纳入常规竣工验收要求。与区域内企业共同签署了《联合创建绿色生态城区合作备忘录》,致力于共同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二)低碳基础工作逐步夯实。初步搭建前滩国际商务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并开展碳排放核算。区域内大型公建100%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并上传至区级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每年度完成《前滩国际商务区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区域入驻企业积极参与ESG信息披露,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披露与碳排放有关的信息。

(三)低碳先进技术和各项举措全面推广。前滩能源中心一期工程已建设投产,实际供能建筑面积达到129万平方米以上;基于区域的协调控制、智能计量以及信息通信平台,实现区域空调负荷、电力负荷需求响应调度和平衡。推进建设上海市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新建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设计标准,前滩太古里获评全球首家WELL健康建筑标准铂金级认证商场。构建绿色低碳的交通体系,推进区域内BRT快速公交枢纽建设,前滩核心区二层连通道步行系统连廊通达,沿江公园实现三线(步行道、跑步道、骑行道)贯通,前滩休闲公园等场地建设智慧停车系统,建成多元储能数字化快充公交枢纽。

二、评价结果

经专家对有关材料的核查及现场评分,前滩国际商务区低碳发展实践区的评价等级为“优秀”。

三、相关建议

根据验收评价情况,建议浦东新区继续支持前滩国际商务区开展低碳实践,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管理工作。作为整体新建区域,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将区域内居民用能排放一并纳入核算范围;待前滩国际商务区完全建成后,合理选择国际类似先进地区进行低碳发展对标,定期统计分析区域内各个片区、各个项目的能耗和碳排放情况。开展区域低碳监测平台相关软硬件建设,创新运用平台大数据优势,扩大数据共享和应用范围,探索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新模式。

(二)深化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倡导实施绿色低碳化运营和低碳节能全过程监管,建立从绿色建设到绿色运营的长效管理机制。对区域内绿色建筑运行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诊断,开展能效测评、对标达标和公示等工作,提升绿色建筑运行水平,打造本市绿色建筑运行示范区域。

(三)持续推进低碳能源工程建设。总结区域能源中心削峰填谷能源调度的经验,完善区域集中供能规划,合理建设二期区域供能中心,持续优化区域多能互补、供给与需求侧协调响应机制,切实发挥好区域分布式供能系统在国内商务区低碳建设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附件4

 

上海世博园区低碳发展实践区验收评价反馈意见

 

一、工作成效

    自开展低碳试点以来,世博园区积极推进一系列工作,低碳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如下:

(一)搭建了完善的低碳规划体系和推进机制。形成“结构规划片区控详规划低碳生态规划专项规划”组成的低碳规划体系,编制《上海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低碳生态规划》等低碳建设导则,指导园区的低碳建设。建立由“属地政府—世博集团—开发企业”组成的绿色低碳建设推进机制,设立企业合力联盟,由上海世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总协调机构,定期组织园区企业参与低碳培训和绿色低碳工作推进会,有序推进世博园区项目低碳建设落地实践。

二)低碳先进技术和各项举措全面推广。世博AB片区采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中心,成为中心城区最大的天然气分布式供能区域之一。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园区内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5.3兆瓦。浦东园区已获得绿色建筑的项目中100%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识,其中获得三星级标识的绿色建筑比例达到61%,浦西城市最佳实践区绿色建筑认证总量达到总建筑面积的86%鲁能国际中心和华能大厦重点推进智慧楼宇改造。世博文化公园雨水资源利用率超过20%。开展原路基土及渣土的再生利用,塑造生态双子山。

(三)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和示范创建成效显著。每年制定世博园区重点能耗企业名单,开展能耗情况进行分析。城市最佳实践区建设了数字孪生园区生态管理平台,探索开展了楼宇需求侧响应试点,实现数字化赋能双碳管理。建立世博文化公园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实现绿地公园管理及服务的智慧化。城市最佳实践区编制《雨水利用系统运行管理手册》并升级智慧海绵监测系统。汉堡馆获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认证成为上海首个近零能耗既有建筑。2021年世博园区入选国家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先进典型案例。

二、评价结果

经专家对有关材料的核查及现场评分,世博园区低碳发展实践区的评价等级为“优秀”。

三、相关建议

根据验收评价情况,建议持续开展低碳实践,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打造世博绿色低碳品牌。充分拓展低碳世博辐射效应,积极发挥城市最佳实践区、世博文化公园、世博AB片区在低碳技术应用方面的优势,总结创建经验,推广成本效益最优的碳减排措施,提升世博低碳品牌影响力。

(二)加强低碳相关基础工作。推动区域公共建筑接入能耗监测平台,完善区域能耗和碳排放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对创建期末的碳排放强度与创建基期进行对比,分析各重点领域的减排贡献率,展现世博园区低碳示范创建实效,并与国内外同类型区域先进水平进行对标。

(三)进一步推进能源、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工程建设。在前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光伏等新能源设施的推广建设和后续运维。江水源热泵系统按照园区根据实际工况开展改造调试。进一步加强在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建筑节能改造和调适、资源再生利用等领域的推进工作。

(四)加强低碳示范引领作用。结合浦西文博区、浦东规划保留区域等地区的开发,进一步推进零碳公园建设、“无废细胞”单元创建等试点工作建设,推进碳普惠场景试点建设,持续发挥世博园区在低碳试点示范的引领作用。

 

 

 

 

 

 

 

 

 

附件5

 

真如城市副中心低碳发展实践区验收评价反馈意见

 

一、工作成效

自开展低碳试点以来,真如城市副中心积极推进一系列工作,低碳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如下:

(一)搭建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推进机制。成立了由普陀区领导担任组长,区发改委、区建管委、区财政局、绿化市容局、区环保局等部门组成的低碳城区建设领导小组,对低碳规划、重大项目、管理体制机制、运作模式、激励政策等问题进行决策。每年制定节能综合能耗控制目标考核体系,逐年推进。

(二)低碳基础能力和管理工作逐步夯实。制定了《真如城市副中心绿色建设标准》、《绿色建设导则》、《绿色建设管理办法》、《真如城市副中心绿色生态城区绿色生态专业规划》等文件,在核心区土地出让时落实低碳指标要求,签订全生命周期管理协议,加强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监督。推进区域内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并有12幢建筑接入区级能耗监测平台。

(三)低碳先进技术和各项举措全面推广。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中海真如境打造绿色建筑三星和LEED金级等多重认证,持续推进海纳工程院碳中和认证,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建设、红旗村4号地块项目太阳能热水和空气源热泵技术应用。重点推动真如副中心H型公共车行通道,地下联通17个地块地下空间,打造真如绿廊公共空间并建设核心区段地下山姆会员商店。上海西站交通枢纽基本建成,并引入智能交通运行系统,实现智能化的交通服务。

二、评价结果

经专家对有关材料的核查及现场评分,真如城市副中心低碳发展实践区的评价等级为“通过”。

三、相关建议

根据验收评价情况,建议普陀区继续支持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展低碳实践,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碳排放统计和核算工作。完善区域能耗和碳排放统计、报告制度,综合论证和核算区域内大量新建项目投入运营后将会新增的碳排放量,定期开展区域碳排放状况的分析评估。对公共建筑开展碳排放核算时,根据不同功能业态进行拆分核算,辅助后续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

(二)深化建筑全过程低碳管理。建立从建设到运营的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开展既有建筑能效诊断和节能改造调试。加强对海纳小镇等新建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在方案设计、施工建设及竣工验收等过程全面落实低碳发展相关要求,加大对新建超低能耗建筑的推广力度。

(三)加强低碳相关基础工作。建立重点排放企业名单和管理体系,督促企业开展碳排放年度报告和能效对标达标工作。开展低碳能效监测平台相关软硬件建设,创新运用平台大数据优势,扩大数据共享和应用范围,探索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