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四届政协一次会议第0409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7-03]
[ 字体:  ] [分享: ]

你们提出的0409“关于发挥上海环交所作用,加快推动上海碳达峰碳中和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进展

(一)围绕碳交易工作,建立了多位阶、多层次的规章制度体系

2013年上海碳试点正式启动前,本市已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市政府制定出台《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沪府10号令),建立起总量与配额分配制度、企业监测、报告与第三方核查制度、碳排放配额交易制度、履约管理制度等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核心管理制度,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市级主管部门制定出台《配额分配方案》《核查工作规则》等文件,明确相关工作的具体要求、技术方法和执行规则。同时,率先发布系列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学,为国家相关核算方法制订提供基础蓝本和地方经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制定发布《碳排放交易规则》和会员管理、风险防范、信息发布等配套细则,明确了交易开展的具体规则和要求。

(二)不断创新碳金融产品

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优势,相继推出基于碳配额及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产品的借碳、回购、质押、信托等碳市场服务业务。同时,从合规性和市场需求出发,与上海清算所推出上海碳配额远期产品,这是全国首个中央对手清算的碳远期产品,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标准化碳金融衍生品。2021年,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银保监会上海监管局和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印发《上海市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操作指引》,推动碳金融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上交所、上海环交所和中证指数共同发布“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进一步丰富绿色股票指数体系,为绿色投资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和投资标的,助力上海建设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绿色金融枢纽。

(三)持续开展建筑领域碳减排工作

在确保“新绿”的同时持续推进“旧改”。新绿”,本市2014年起明确所有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截至目前,累计推进绿色建筑3.27亿平方米,占全市建筑总量约18%“旧改”,以超大型公共建筑、节约型医院、节约型校园为重点,稳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改造1270万平方米

(四)搭建多类型、多层次合作交流平台

成功指导举办第一届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并在大会上举办碳交易国际论坛;指导组织高校举办双碳相关论坛;指导成立“碳中和行动联盟”;市生态环境局和复旦大学共同成立上海市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模拟与评估重点实验室。

二、对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完成《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立法后评估和修订前期调研工作,修订工作已列入2023年立法正式项目,通过修订工作进一步理顺碳排放管理要求,规范管理部门、企业、第三方机构的行为。继续按照《上海市碳排放核查第三方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版)》的要求,完善对碳排放核查机构的综合考评体系,强化考评结果应用。

(二)关于开发碳金融产品

依托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落户上海的契机,充分发挥好上海碳试点市场的试验田作用,本市将持续鼓励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加强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金融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合作联动,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碳金融业务。

(三)关于加快探索和推进建筑领域碳减排

推进建筑领域碳减排。本市于202211月印发了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将碳达峰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贯穿于城乡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碳排放约束机制,聚焦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规模化节能改造、建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等重点工作和五个新城、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本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行动。本市将尽快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碳排放模拟标准,围绕建筑运营阶段的逐时能耗模拟,研究大型公共类建筑的建筑能耗模拟,进而优化运行策略。按照本市核算体系和方法的统一要求,结合节能低碳目标分解等情况,加快建立本市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核算体系。

提升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本市将加快建立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量核算标准和全过程管理体系。2023年起,新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工业厂房至少使用一种可再生能源。开展本市可再生能源应用资源调查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后评估,定期发布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推荐目录。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10%2030年进一步提升到15%。建立建筑配套充电设施统筹推进机制,加强规划审批、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及交付等关键环节的把关监督,落实充电设施配建及安装条件预留要求。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引导建筑供暖、生活热水、炊事等向电气化发展,推广空气源等各类电动热泵技术。

利用补贴政策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印发《上海市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符合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示范的项目,采用浅层地热能的,每平方米收益面积补贴55元。

利用碳交易机制加大对建筑领域减排的倒逼作用。目前建筑行业已经纳入了本地碳试点市场,下一步要更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研究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完善分配方案等可行性,促进建筑领域的碳减排。

(四)关于打造交流平台

正在积极推动上海市和生态环境部联合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打造“中国碳交易”品牌,搭建国内国际交流平台。计划邀请领导致辞,国内外行业权威专家主旨演讲,并设置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策、产品及报告的发布仪式,重大合作的签约仪式等环节。同时设置若干个分论坛,主题包括“碳交易的国际合作”、“气候投融资”以及“数字化碳管理”等。

感谢您对本市碳排放管理工作的关注,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予以监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