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提出的第0066号“关于积极培育上海碳排放管理相关第三方机构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进展
上海是全国7个试点碳市场之一,同时承担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运维,两个碳市场催生孕育了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机构。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与实施,碳排放管理相关的第三方机构不断壮大、业务方向不断拓展,涵盖了产品碳足迹认证、碳资产管理咨询等多方面。上海高度重视相关第三方机构的管理和培育,不断提升第三方机构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具体进展如下:
全市层面,围绕实现双碳目标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一是完善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2023年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建了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筹推进碳足迹相关工作。标准制定方面,已制定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非织造产品碳排放指标、燃煤发电企业碳排放指标、工业气体产品碳排放指标、城市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等7项管理地方标准。二是积极培育第三方专业机构。上海市人民政府已正式发布《上海市加快建立产碳足迹管理体系 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行动方案》,其中明确加快培育专业服务机构。鼓励开展碳足迹核算、评价、认证、管理、咨询等业务,培育一批绿色低碳专业服务机构,引导各类服务机构提升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国内专业服务机构成为国际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境外碳认证服务。
我局层面,围绕两个碳市场积极培育碳核查相关第三方核查机构。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取消备案制度。为鼓励更多碳排放核查相关第三方机构进入上海,在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好中选优,市生态环境局于2020年修订出台了《上海市碳排放核查第三方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取消了备案制度,调整为对机构的工作业绩、人员配备等基本条件提出要求,符合要求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均能参与到上海碳市场建设中。二是提升各类主体碳排放管理专业能力。依托上海碳市场建设,通过不断规范完善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并组织能力建设培训,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体系,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二、对相关建议的反馈
总体上,我们将根据《上海市加快建立产碳足迹管理体系 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行动方案》中“关于加快培育专业服务机构”的具体任务分工,由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等共同培育一批碳领域专业第三方机构,打造我市绿色低碳服务产业优势。
(一)关于加快形成专业化人才培育机制。逐步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参与、人才唱戏”的人才培育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人才发展规划与扶持政策,高校方面可加强碳领域专业的设置与专业人才的培养,市人社局研究将碳排放管理员编入社会化技能等级认定职业(工种),开展等级认定和职业技能培训,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技能的专业方向(碳足迹核算、碳评价、碳认证、碳核查、检测、碳管理咨询等)需求。
(二)关于加快形成专业化(碳市场相关)第三方机构培育机制。聚焦碳市场相关的第三方机构的培育,一是完善立法,为第三方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制保障。正在修订《上海市碳排放管理办法》,在规章层面对第三方碳核查机构进行规范。二是研究修订《上海市碳排放核查第三方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转变思路,放宽准入门槛,强化事中事后管理,研究为第三方机构提供更多的政策、金融等支持渠道。三是加强培训,继续扎实开展对中标的核查机构的人员培训,同时发挥环境产业协会等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针对更广泛的人员开展系统性碳市场相关的业务培训。
(三)关于加快碳足迹核算规则研究和标准研制。按照本市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分工,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总牵头,其他部门积极配合。一是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按照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对接国际的原则,以国家公布的核算规则标准之外且本市企业集聚度高,供应链带动性强的产品为重点,先行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研究和标准研制,并逐步扩大标准覆盖的产品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逐步转为国家标准。二是鼓励建设碳足迹相关数据库。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在注明数据来源的基础上,依法合规收集整理本行业相关数据自愿,发布钢铁、石化化工、汽车等细分行业领域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同时,鼓励本市相关主体与长三角区域及国际国内碳足迹数据库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合作。
感谢您对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