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四届政协二次会议第0640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8-22]
[ 字体:  ] [分享: ]

你们提出的第0640号“关于开展上海市生物医药领域新污染物风险管控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农工党上海市委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和重视。提案中反映的情况属实、建议切题,有关问题已引起生态环境局、科委、卫健委等管理部门重视。正如在提案中所讲,生物医药是本市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同时也是环境中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确实面临着新污染物分析评估方法缺乏、监测能力不足,针对性治理技术缺乏、企业积极性不高,排放和环境质量标准缺乏,登记管理中环境信息缺失等问题和挑战,需要全市各部门形成合力,加快生物医药领域新污染物的治理。

一、总体进展

自国务院办公厅20225月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以来,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积极研究,于20231月制定《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工作方案》,持续按照“筛评控,禁减治”思路开展治理工作

一是强化法规制度保障。20232月,上海市公布了《上海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在衔接国家清单基础上,率先将双酚A,微塑料列入新污染物管控地方补充清单。2023年出台的《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上海市健全浦东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中,首次通过地方立法明确了新污染物治理有关要求,强化土壤和地下水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问题识别与隐患排查。同时各部门积极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如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牵头制定了《上海市遏制微生物耐药行动计划(2022-2025年)实施方案》,加强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环境健康管理。当前生物医药领域涉及的抗生素、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已被列入《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并明确了相应管控措施。

二是开展化学物质统计调查,摸排生物医药行业家底。2023年完成首轮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在国家规定122类调查行业基础上,本市增加了2761生物药品制造类,2762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类等本市生物医药特色行业。依据调查显示,本市涉及生物医药行业制造企业232家,其中使用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抗生素企业41家,当前上海已无抗生素生产企业。本次调查为生物医药领域新污染物精准管控打下基础。此外,作为全国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本市聚集了一批生物医药科创企业,其中涉及新化学物质登记的约50家。

三是持续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质量监测和环境风险管控。将新污染物环境监测纳入年度监测计划,在饮用水源地、青浦区和上海化工区等区域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质量监测,动态掌握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环境赋存情况。同时强化重点行业,在《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强制药行业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抗生素等新污染物全过程风险隐患排查与治理,落实现有各项法定污染治理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

四是积极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试点。上海各相关部门多措并举,持续推进相关治理试点。市消防救援总队会同市生态环境局推进含PFOS类泡沫库存产品的环境无害化销毁处置示范工作,进一步降低全氟化合物排放的生态环境风险;市农业农村部门在青浦区利用人工湿地开展养殖业尾水中抗生素治理试点,同时在全市开展养殖标准化整治工作,至2023年已治理面积11.56万亩,占规划保留养殖面积的72.39%。上海化工区也在积极探索新污染物治理监管监测预警平台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

结合提案建议,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对照《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落实新污染物治理各项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新污染物重点实验室基础能力建设20238月,生态环境部批准了上海市环科院,上海市疾控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集体组建的国家环境保护新污染物环境健康影响评价重点实验室,有力支撑了新污染物治理科技创新。同时,针对新污染物监测能力不足,市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监测力量,建立新污染物监测联盟。未来本市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污染物监测联盟为基础,以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及生物医药领域行业特征污染物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和创新,并充分发挥上海市新污染物专家委员会作用,探索研究新污染物风险评估方法开发和筛查监测技术研发。

二是研究建立上海市新污染物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今年我局已着手编制新污染物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力争2025年建成本市新污染物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我局将会同药监部门进一步研究建立药品环境分类和信息系统的可能性,对标国际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体系规则,研究排污许可与企业目标责任制,环境执法与信用等级评定等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生物医药环境分类管控。同时充分利用国家新化学物质监管信息系统(地方监管信息系统)平台,强化数据分析与运用依托数据赋能,实现互联网+执法模式补好监管短板,强化执法与服务,为本市生物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持续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攻关。上海市科委,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部门历来非常重视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科技攻关。据市科委不完全统计,“十三五”以来,针对抗生素、环境激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开展调查,监测,风险评估,替代治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已累计60余个项目,投入2700多万元资金。下一步,本市各部门将继续支持和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为本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提供科技引领和技术支撑。同时通过长三角一体化标准工作会议优先提出长三角存在共性、需共同管控的生物医药领域新污染物,确定年度的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制订清单,并推进标准立项。

四是加快推进本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今年,我局正在会同发展改革和财政等部门研究制定新污染物激励减排政策,结合农工党上海市委的建议,将重点考虑生物医药行业的特殊性,特别是在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末端治理方面,鼓励绿色、减量、替代技术减少新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扩大新污染物治理示范应用,推动企业先行先试。同时,我局也将积极会同经信委推进企业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制药行业落后工艺技术。针对小微企业和科研实验室,我局将强化服务,在环评和新化学物质登记管理过程中给予指导,防止因环保设备、资质不完善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风险。         

五是持续推动新污染物治理试点示范。生物医药事关人类身体健康,从减少暴露风险看,饮用水是人体暴露的主要来源。本市水务部门正在全面推进饮用水保障工程,强化自来水深度处理,增加臭氧-生物活性炭的深度处理工艺,有效去除抗生素、酚类物质等新污染物(去除效率90%左右)。目前全市40家水厂已完成改造33家,力争2025年底实现全市水厂深度处理工艺全覆盖。今年我局将针对典型生物医药工业园区开展调查评估立项,通过对生物医药领域开展筛评,研究潜在新污染物,并提出针对性的后续管控措施。同时,我局将牵头在长三角太浦河流域开展含氟化合物、抗生素、环境激素等新污染物风险筛查研究工作,为长三角新污染物治理打下基础,并提供可复制、可推广方案。

感谢你们对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