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25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11]
[ 字体:  ] [分享: ]

您提出的0251”号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助力科创型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产业集聚,危险废物产生量大,为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本市高度重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注重小微企业危废处置设施建设和收集渠道畅通。

一、目前已开展的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为落实上海生态之城建设要求,本市于2019年出台《上海市产业园区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平台管理办法》,通过压实产业园区的属地责任,聚焦于为产业园区内危险废物年产生10吨以下的小微企业提供危废收集服务,积极推进外高桥、莘庄工业区等产业园区、宝山、奉贤区级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平台试点。20246月,《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正式实施,特别明确要探索完善危险废物区域化集中收集模式,支持在小微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等危险废物产生量小的企业事业单位集聚区域,规划建设区域性危险废物收集网点。20247月,本市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本市危险废物收集体系试点工作方案》,整合提升现有危险废物收集体系,进一步扩能现有小微企业危废收集平台切实解决本市部分危险废物收集转运短板问题,有效打通危险废物收集最后一公里

二是持续推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为加快补齐危险废物收集处理和处置短板,不断提升和完善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和收运处置能力,我局牵头制定了《上海市“十四五”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建设规划》,按照“市域内能力总体匹配、省市域间协同合作、特殊类别全国统筹”的原则,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推进本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合作,积极推进以老港、宝山两大市级基地为托底,相关区级综合功能集聚的“南北支撑、多片集聚”的利用处置设施科学布局。截至2024年底,我市共有37家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经营许可证单位(不含废铅蓄电池收集证),总核准经营规模(不含单独医疗废物,不含收集)约161.3万吨/年、废包装容器处理约321.3万只,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与实际需求总体平衡。

三是持续完善多层次的收运体系。推动交通、生态环境联合监管,强化“危险废物”运输车辆与电子联单关联。针对汽修行业分布广、危险废物种类多、数量少等特点,搭建汽修行业危险废物收集平台8家,将本市汽修企业全覆盖纳入收集体系。落实铅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持续推进废铅蓄电池区域收集转运试点,现有试点单位11家,初步形成了本市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络。建设小微危险废物收集平台9个,缓解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难问题。

四是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我局建设并应用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危险废物管理全过程纳入到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从产生到处置、市内与市外、管理与执法、地方到国家的信息贯通。同时将本市危险废物运输车辆轨迹(GPS)纳入信息系统管理,推进全市许可证单位在关键点位的实时视频监控。通过自动预警、大数据分析和与公安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为精准打击危险废物的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重点开展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领域扩容试点。为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效果,优化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激励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印发《关于在上海试点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领域扩容的通知》,将《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中的17项子领域纳入试点。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正如您在提案中提到的,本市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全过程信息化协同管理能力还需不断加强。下一步,我局将以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持续提升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能力,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守牢城市环境安全底线。

一是优化提升本市利用处置能力。贯彻落实《上海市近零填埋工作方案》要求,加快建成市重大工程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库,形成填埋保障基础能力。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泥、危险废物焚烧灰渣、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无机类危险废物多途径的利用处置。针对本市产业发展需要和危险废物产生特点,合理配套建设利用处置设施。深化“点对点”利用等豁免管理,持续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水平,助推本市高质量发展。

二是持续提升智慧协同监管能力。持续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推进废弃危化品等危险废物联合监管。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针对危险废物重点单位的物流出入口、贮存场所、主要工艺设施、转移路线等重点环节,加强电子标签、视频监控、在线监控等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应用,有效提升危险废物智能化监管水平。

三是加强金融财政支持。为推动绿色发展,助力科创型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本市将不断研究加大“无废城市”相关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通过高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券、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政策融资担保等多项政策对科创型小微企业给予支持。

四是深入推进普法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规范化管理评估、专题培训、日常检查等开展多形式的危险废物工作宣贯培训,注重表彰和传播好的经验与做法,加强违法违规行为典型案例教育,切实提高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环境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