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双碳”目标法治保障研究基地首次工作会议在市环科院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3-07-19]
[ 字体:  ] [分享: ]

近日,由市生态环境局、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与复旦大学等五家单位共同建设的“双碳”目标法治保障研究基地(简称“基地”)首次工作会议在市环科院顺利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第三分院、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大成律师事务所(上海),以及上海市生态环境执法研究中心(简称“中心”)筹建工作组代表共同出席会议。会议由复旦大学张梓太教授主持。

会上,市环科院低碳中心胡静主任简要介绍了中心近期围绕“双碳”战略推进开展的相关立法、执法研究和管理支撑工作。复旦大学沈灏教授介绍了基地建设方案,提出了积极打造“一体两翼”发展特色,即以服务“双碳”目标法治保障研究为“一体”,充分发挥“科学+法律”学科融合与“理论+实践”资源整合的“两翼”齐飞优势,为高水平推进“双碳”战略提供法治助力。

研讨环节,与会人员围绕“加强‘双碳’战略推进法治保障”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丁晓华庭长结合实际案例查办的经验总结,交流了气候变化相关环资案件呈现的新特征、环境公益诉讼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衔接、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大成律师事务所王善良主任从法律服务行业的角度分享了气候变化相关立法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双碳”相关案件个性化对司法体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律所近期参与本市环境立法相关研究和实践,对基地建设发展愿景提出了殷切期望。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宾晖副总经理介绍了借助数字化技术加强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路,针对当前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双碳”战略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加强各类基础数据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提升协同管理效能的对策建议。复旦大学张梓太教授认为,基地建设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为国家和上海市“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推进“双碳”目标法治保障研究水平,加强长三角生态法治一体化建设。

市环科院党委书记何春茜表示,中心和基地在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等方面既高度契合,又相辅相成,希望通过加强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实质性地推进项目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不断提升基地影响力,描绘出基地创建的实景图。市环科院将结合生态环境执法研究、碳排放核查、低碳园区建设等工作基础,凝聚合力,激发活力,增强动力,全力支撑基地建设。她强调生态环境法律保障体系进入了一体化推进阶段,应在生态环境法律制度框架上回应碳法制的命题,体现生态法律呈现出“公”“私”权益、行政和市场手段、法律责任上民事、刑事、行政责任的融合趋势。

最后,针对近期工作,会议形成意见如下:一是要锚定目标定位、主动担当作为,围绕国家和上海重大任务开展“双碳”法治领域前沿研究,向有关单位提出决策参考和建议;二是要搭建交流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定期举办“双碳”目标法治保障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发布《“双碳”法治发展系列报告》蓝皮书,搭建与国内外“双碳”法治研究机构构建学术交流、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关系,联合各方申报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项目,培养高水平“双碳”法治理论和实务人才;三是要注重宣传推广,常态化信息发布,设立“双碳”法治信息发布平台,常态化发布全球“双碳”法治研究、“双碳”案例信息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