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五十载,奋楫扬帆新征程——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举行建院50周年庆祝大会
发布日期:[2023-12-22]
[ 字体:  ] [分享: ]

50年前,我们从海水提铀起家,环境化学起步,栉风沐雨,薪火相传,从耕耘蓝色梦想到守护绿色希望;我们奋发作为,接踵而行,在献身国防科研中迎来科学的春天,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攀登技术的高峰。

1220日上午,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隆重举行建院50周年庆祝大会,回顾从1973年成立独立科研机构至今50年发展历程,共庆五十华诞。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市科委副主任谢文澜,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吴启洲、副局长柏国强、二级巡视员杨春林,市科委二级巡视员郑广宏,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同济大学徐祖信院士,上海环境科学学会、环保产业协会领导,局相关处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以及院退休历任老领导应邀出席大会;市环科院党政领导班子、院各部门及院属企业负责人、各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参加大会,院全体职工通过线上同步参会。院庆大会由伏晴艳副院长主持。

院党委书记何春茜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嘉宾莅临环科院建院50周年庆祝大会表示热烈的欢迎,表示市环科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秉承“科技让环境更美好”的核心价值观,在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支撑服务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再作新贡献、再攀新高峰。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启洲受局党组委托向环科院建院5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市环科院伴随着上海环保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以先进而实用的科技成果支撑、服务于国家和上海的生态环保中心工作,交出了一份十分厚重的出色答卷。他强调,环科院要以建院50周年为新的起点,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始终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引领全院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各项工作,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生态环保科技铁军,助力将美丽上海的蓝图高质量转化为施工图、实景画,争取再创50年的辉煌。

市科委副主任谢文澜向环科院建院5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环科院是上海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50年来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持续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为本市一系列生态环境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以及本市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他希望,环科院要聚焦美丽中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凝聚各方科研力量,开展前瞻性、引领性生态环境科技攻关,更好地发挥生态环境科技领头雁和枢纽的作用,共同推动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以科技之光助力美丽上海、美丽长三角、美丽中国建设。

蒋长敏院长作了题为《传承奋斗精神,续写绿色荣光,勇做新时代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排头兵——环科院建院50周年回顾及展望》的专题汇报,从发展沿革、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等方面回顾了建院50年来的发展成就,强调环科人必须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找准定位,科学谋划未来发展大计,朝着把环科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环境科研机构的目标,扬帆奋楫、砥砺前行!

大会期间举行了院学术委员会顾问聘任仪式,柏国强副局长、蒋长敏院长向贺克斌院士、徐祖信院士颁发了聘书。

院老领导代表陆书玉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代表局党政领导班子对环科院成立5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环科院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他在讲话中指出,50年来环科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支撑环境管理决策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做出了重大且突出的贡献。他强调,当前正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性交汇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作为“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既面临着重大机遇,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何更好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提升“四大功能”,助力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科技工作都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面对新征程新使命,市环科院要以支撑保障美丽中国、美丽上海建设为根本任务,以实现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为核心目标,全面实施有组织科研,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效能。

一是要进一步找准定位,明确方向。要紧紧围绕国家和本市重大战略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核心需求,加强与本市相关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的协作联动,在统筹全市环境科研方面发挥好“平台枢纽”作用;要紧紧抓住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这一总纲,更加主动对接服务全市生态环保中心工作,在支撑环境管理决策方面发挥好“主力军”作用;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鼓励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服务和应用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在生态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好“策源地”作用。

二是要进一步做好对标,明确目标。要兼顾硬件和软件做好对标,以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载体持续提升科研仪器设备的“硬件”水平,从人才队伍建设、平台管理、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软件”环境;要兼顾领域要素和成果产出做好对标,积极培育环境健康、智慧环保、海洋环境等一批新设学科或细分学科,多产出一些原创性、引领性、实效性的科技成果;要兼顾长板和短板做好对标,加强环境政策特别是环境社会政策、环境经济政策的系统性研究,也要加大环境质量改善关键实用技术的科研力度。

三是要进一步聚焦需求,多出成果。要服务重大战略,围绕长江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等国家和本市重大战略问题,以更高站位布局科研方向,以更多成果服务高质量发展;要聚焦重点领域,针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无废城市建设、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加快研究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解决路径;要着眼前沿领域,在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减污降碳协同等领域,开展前瞻性布局和针对性研究;要围绕民生关切,科技赋能解决好城市噪声、餐饮油烟等老百姓身边的关键小事。

四是要进一步强化治理,提升能力。要持续优化领导班子内部运行机制,与时俱进构建符合现代化科研需求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德才兼备、敢打敢拼、团结合作、梯度合理的干部人才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导向清晰的考核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培养出更多具有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领军人才和科学家队伍;要主动对接局相关处室,建立多元化项目组织方式,提升科研产出效率,完善科研诚信体系。

院庆大会后的院士讲坛上,贺克斌院士和徐祖信院士分别作了题为《碳中和背景下环境学科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同治提质增效关键要素分析》的主旨报告。

院庆大会上,全院职工观看了院50周年专题宣传片—冀望未来 境无止境。发布了《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建院50周年科技成果选编》,为5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