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新型污染物环境健康影响评价重点实验室(筹)学术委员会2022年度工作会议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2022-12-28]
[ 字体:  ] [分享: ]

20221225日上午,由市环科院与市疾控中心、上海交大联合共建的国家环境保护新型污染物环境健康影响评价重点实验室(筹)(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组织召开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2022年度工作会议。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吴丰昌院士,副主任于云江研究员和黄沈发教授级高工,以及学术委员会其他委员应邀出席会议。生态环境部科财司一级调研员刘海波、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技处处长施敏受邀参会指导。重点实验室三家共建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线上视频方式举行,由吴丰昌院士主持。

会上,重点实验室理事长、市环科院院长蒋长敏隆重介绍了参会领导和专家并致欢迎辞。重点实验室主任沈根祥汇报了两年建设期内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展、取得的成果和下一阶段工作计划。与会专家听取了汇报,审议了年度工作报告,一致认为重点实验室在能力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支撑等方面成效显著,超额完成了两年建设期规定的建设任务,达到了计划任务书中考核指标要求,特别在新冠疫情防控和环境中消毒副产物等新型污染物监测评估方面开展了针对性工作,并就重点实验室的目标定位、学科方向、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服务、成果产出凝练等方面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施敏处长对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对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提出三方面要求:一要聚焦创新合作模式,加强合作。三家建设单位需整合各自资源优势,联合攻关,共同研究,形成合力,同时与国内外研究团队加强合作。二要聚焦研究方向定位,服务管理。重点实验室要紧密围绕国家新污染物治理的要求,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不仅服务于上海、还要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为绿色低碳新赛道提供科技支撑。三要聚焦重大成果产出,多出人才。三家建设单位各取所长,多出原创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加强资源整合交流,为新污染物治理和环境健康管理工作做好人才储备。

刘海波调研员在讲话中指出,重点实验室在两年建设期内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要持续探索创新实验室运行的体制机制,实现三家共建单位“1+1+1>3”的建设目标,为部属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供新经验、新模式;要继续加强重要研究成果凝练,系统梳理近年来承担与完成的各类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形成亮点特色进行展示,体现三家单位共同研究、共出成果的共建优势,为重点实验室验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吴丰昌院士在总结发言中强调,重点实验室两年建设期内在科学研究、决策支撑、平台建设、开放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并就重点实验室迎接验收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重点实验室验收申请报告,并建议将重点实验室名称进行适当调整;二是进一步梳理和优化重点实验室的定位、目标和研究方向,聚焦重点,形成特色;三是进一步总结、提炼代表性成果,从原始创新、科技支撑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凝练提升;希望重点实验室能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生态环境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并进一步发挥在新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管控上的平台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