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市环科院在官微开设“成果转化”专栏,不定期推介相关科技成果及技术服务。本期介绍“噪声、振动控制全方位技术咨询”,欢迎咨询了解,我们愿竭诚为大家提供优质服务。
新噪声法实施,构建噪声治理体系、提升防控能力、改善区域声环境质量成为各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市环科院物理所针对特大型、密集型城市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的全局性、前沿性、关键性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率先研发消声百叶、高架声屏障、轨交减振综合控制等多项应用与技术,长期致力于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一、核心技术
1、噪声、振动实验室检测
噪声、振动检测实验室通过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拥有一支专业的检测技术团队,配备国内外先进的检测与实验设备,具备环境噪声及振动、建筑声学、材料声学性能和电磁场等领域的检测能力。
2、声环境提升技术
针对城市环境噪声主要问题,开展全局、前沿、关键技术科研与创新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及地方的噪声及振动标准规范制定,指导城市环境管控。
3、噪声、振动环境咨询技术
基于三维声场、数值模拟等技术对城市规划建设展开复杂声源声场的影响预判,可支撑区域规划优化研究;同时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噪声、振动及光污染等领域的技术指导。
4、新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
研发噪声振动控制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将科研成果系统化、配套化、工程化和产业化,在诸多行业重难点领域形成了丰厚的技术储备和突出的研究特色。如:基于主观感知的声环境品质提升技术;与上海交大等单位合作研发的基于“波导耗能原理”设计的高静低动特性的新型轨道交通专用减振扣件 (发明专利号 ZL20160444258X)等。
5、声屏障设计及智能化研发
长期致力于声屏障结构的设计研发,具备全国最早的高架声屏障设计施工的工程实践。基于声屏障在不同环境场景的应用设计及优化,融合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开展智能化技术研发,可为提升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及技术水平提供创新动力。
6、基于城市噪声地图的智能管理系统开发
基于噪声地图开发的一套集地理信息、声学模型、校验以及噪声数据库为一体的综合性声环境智能化管理平台,利用模型、智能算法、大数据等手段实现声源查询和识别、声环境日常管理、噪声监测数据统计等电子地图化管理功能,这项技术可应用于不同规模目标区域的声环境智能化管理,并为规划决策、噪声源管理以及噪声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二、工作案例
1、主持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段)列车运行引起的住宅建筑室内结构振动与结构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DB 31/T470-2009)、《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指南》、《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分析报告编制要求(试行)》、《道路声屏障建设技术规范》(DB 4403/T 62-2020)、《建设工程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 4403/T 63-2020)等标准、规范
2、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研项目:“基于城市复杂声源条件下环境声场特征与管控规划研究”、“轨道交通高架线二次结构噪声影响机理及评价方法研究”、“基于人群主观感受的声环境评价研究”、“声主观干预示范工程研究”
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项目:“基于波导耗能原理的新型地铁减振扣件研发及上线示范”、“人口密集型城市开放空间声景研究”
4、城市噪声地图系列科研课题:“城市噪声地图系统构架及适用于达标区管理研究”、 “上海市黄浦区区域固定源噪声地图研究”、 “成都市噪声地图管理系统试点示范项目”等
5、京沪高铁环保竣工验收、虹桥机场噪声自动监控系统设计、迪士尼国际主题乐园、天津威壹汽车世界中心、莘庄南站综合体上盖等噪声及振动、上海中心光污染影响、国金汇公寓式酒店受轨交14号线振动与噪声影响分析、拟建机场联络线与市域铁路噪声振动源强类比测试与分析、温州市域铁路S3线与轨交M1线振动对白云山地震台站观测环境影响分析等各类咨询服务
三、服务对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唐浩
电 话:021-64085119转1315,13818126169
邮 箱:tangh@saes.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