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市环科院在官微开设“成果转化”专栏,不定期推介相关科技成果及技术服务。本期介绍“重金属污染底泥减污降碳协同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欢迎咨询了解,我们愿竭诚为大家提供优质服务。
简要介绍
面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需求,针对重金属污染底泥及类似污泥处置困难、消纳出路受限等问题,市环科院应用生态研究所研发形成重金属污染底泥减污降碳技术、材料与装备,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真正实现了污染底泥变废为宝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核心技术
1、资源化处置技术材料现场问题全面排查
针对底泥含水率高、重金属和有机碳累积率高等问题,研发形成复配材料,在与污染底泥作用过程中,能生成钙矾石成分,并将疏浚底泥中的水分快速转化为结晶水,快速凝结、封存底泥中的重金属、有机碳等物质,形成的资源化产品性能稳定,且具有优越的耐久性。
2、技术工艺及装备
配套研发了资源化处置成套装备,包括预混、主反应混合和材料加载输送、振荡平台、PLC自动控制系统等主要装置,处理量为30m3/h。制定了处置工艺及流程,包括筛分预处理、预混合、添加复配材料、混合反应、注入模具后振荡平整、自然风干等工艺流程,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底泥的自动、高效处置过程。
技术优势
适宜多种有毒有害重金属,稳定效果好、持久性强;处置方式灵活多样,可就地和异地处置;处置过程能耗低,无需干化底泥、高温烧结、锻压切割等流程;处置过程环境友好,处置形成的资源化产品不发热、无臭味,无运输、烧制等二次污染,有效发挥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
技术应用方向及实践案例
该项技术应用广泛,可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底泥及性质类似的污泥和污染土壤资源化处置;形成的资源化产品可应用于河道生态护岸、公园绿地步道、道路路基材料等。
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包括:上海市徐汇区某河道箱涵重金属污染底泥的资源化处置、崇明区某河道重金属污染底泥的资源化处置。
联系方式
联系人:唐浩
电 话:021-64085119转1315,13818126169
邮 箱:tangh@saes.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