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抗击疫情号角吹响以来,市辐射安全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始终牢记“坚守辐射安全”的使命,坚持“小家放心上,大家守身边”,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辐射安全,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不断不乱、有力有序。
战“疫”有我
化身大白支援社区
小区封控,脱离了工作岗位的戈立新、杨莉等人纷纷化身为“大白”,继续活跃在社区抗疫的一线,应急时穿着的铅衣换做白色的防护服,手里的监测仪器替换成“喊楼”专用的扩音喇叭。老旧小区没有电梯,陈博贤爬楼梯挨家挨户地通知核酸检测,一栋栋楼地跑过来,争取不漏一人;所在小区保障物资来得晚,杨莉顾不上吃饭就开始整理装袋;戈立新连夜分发物资到居民手里,让大家能够第一时间朋友圈“晒菜”;封控期间不能出门倒垃圾,他们又是大包小包地上下跑,脏臭之余还不忘记干、湿分类,保持着抗疫期间的“小精致”。
守“沪”有责
保障城市辐射安全
学校停课、小区封闭,上海市民非必要不外出,原本喧嚣的街道渐渐安静下来,但是技术人员一刻也没闲着。气碘、沉降物、气溶胶γ能谱分析……这些辐射常规监测项目,一旦脱离实验室,怎么如常进行?“接力式测量!”有人提出了解决方案。平日监测工作经验的“积累”加上疫情前期对重点实验项目的“突击”,让各位技术人员成了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打得响的多面手;一环紧扣一环,周密的应急预案让辐射监测工作的“接力棒”在刘锋、陈博贤、张磊、聂力之间顺利交接,确保各类监测数据及时准确的上报至国家监测数据系统。
为了提高辐射预警能力,他们还要和时间赛跑,赶在封控前跑上400多公里,对布设在远郊的自动站进行维护,更换耗材、补充“弹药”,确保自动站的持续可靠运行。天还没亮透,中心技术人员陈博贤、陆俊圣就已经整装待发了。尽管一路风驰电掣,但要把原先两天半的工作量压缩在一天内完成还是有些捉襟见肘,所以大家事先规划好最优路线,午餐也在车上吃自热饭,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疫情之下,他们依然全力保障着城市的辐射环境安全,努力做到抗疫、业务两不误,疫情、辐射双安全。命必达
有召必至,使命必达
市辐射安全中心邓志勇,中共党员,曾在部队服役21年。疫情期间,他积极投身社区抗疫志愿服务。他是核酸检测现场的“大白”,经常清晨六点接到居委通知,迅速起床洗漱,有时连早饭也顾不上,只为及时到岗协助开展核酸检测。他是搬运物资的“小蓝”,小区发放生活物资时,只要居委有需求,无论是饭点还是深夜,都是随叫随到。他说,有召必至,使命必达,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事!
轻伤不下火线的守沪者
市辐射安全中心黄华战斗在下沉居委最大的封控小区,协助组织2000多位居民的核酸检测。这个小区疫情严峻复杂,涉阳楼栋达一半以上,不少居民对此非常担忧,核酸检测组织工作难度不小,他一边安抚居民情绪,积极宣传引导,一边主动跨前、设身处地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他主动协调对接商超资源,丰富了大家的餐桌,居民们也安心踏实起来。在核酸检测时,大白服一穿就是五六个小时,顾不上吃饭休息,检测任务刚结束,他又忍着膝盖“老伤”,马不停蹄地去帮助卡车卸货、分拣搬运物资,带头挨家挨户为居民送上门,可谓全天候连续作战。他说,作为党员要以坚忍与担当、吃苦与奉献,全力守望、守护小区安全和居民健康。
疫情防控刻不容缓,辐射安全重于泰山。辐射环保人一手抓防疫,一手抓辐射安全,日夜守“沪”,铸就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