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宝山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餐饮油烟、噪声等社会源环境信访占到环境信访总数的三分之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为助推生态之城、幸福之城建设,宝山区生态环境局成立了以执法大队党员骨干为主的社会源环境信访专项组,迎难而上、聚力攻坚,推动高质量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信访问题。专项组成立以来,全区社会源环境信访处理群众满意率从16.7%提高到64%。“社会源信访专项组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度宝山区十大法治为民实事项目。
一、端正导向、健全机制,切实增强做好社会源信访工作责任感
为切实提升社会源环境信访的解决率、满意率,专项组认真梳理近年来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社会源环境信访热点、难点问题,邀请专家培训油烟和噪声治理新技术,安排人员到兄弟单位学习工作经验,到区12345热线办跟班学习,到街镇蹲点帮带指导,一起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多次牵头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理顺工作关系,优化派单流程,形成合力推动社会源环境信访调处闭环管理。
工作中,专项组积极研究社会源信访调处工作特点规律,提出“六结合”的工作方式:信访调处与执法监管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专项检查与联合执法相结合、昼间查与夜间查相结合、监察和监测相结合、信访处理与纠纷调解相结合,为扎实做好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聚焦重点、担当作为,千方百计为信访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社会源环境信访与民生息息相关,问题再小也是大事。专项组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遇到复杂棘手问题不推诿、不躲避、不拖延,真心实意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坚持把信访群众理解不理解、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检验标准。
社会源环境信访问题调处难度大、时间跨度长、牵扯精力多。专项组既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处理环境信访问题,也注重提高处理过程中的群众工作能力,坚持对各类环境信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有效解决问题与争取群众理解支持有机统一起来。长江国际商业综合体顶楼排烟和换气管道多,周边群众一度对餐饮油烟、噪音扰民问题反映强烈,成为近几年重复信访的重点区域。专项组反复研究对策,研究治理措施,通过深入实地寻找污染源头、挨家挨户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建立专用微信工作群、督促物业加强巡查、引导商家加强环保设施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服务支撑等办法,下大力气推动问题从源头上解决。今年以来,这家信访“大户”保持了信访“零投诉”记录,负责人专门上门送来锦旗表示感谢,案例被《新民晚报》宣传报道。
三、模范带头,示范引领,让党性作风在环境信访工作中淬火提升
环境信访是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首先要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这已经成为专项组的信念。
专项组主动向党组织申请创建党员责任区,坚持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作风形象投入到工作中。今年以来,面对繁重的社会源环境信访工作,专项组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牵引,积极投身“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讲科学、能吃苦、不懈怠,连续作战,经常踩着饭点到现场调查餐饮油烟噪声问题,爬楼顶、闻异味、深夜到居民家中听噪音、下班时间接听信访群众电话、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已是“家常便饭”,“有事打我电话”也成为了他们工作的“口头禅”。曾有一名信访人反映深夜有噪声影响生活,专项组凌晨4点多上门核查问题、寻找原因,当天早上督促商家解决了问题,得到了信访群众的表扬。“多打几个电话、多跑几次现场,就能多解决一个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专项组负责人许强芝同志作为一名老党员,始终以身作则带头冲在信访最前线。
环境信访无小事,信访调处永远在路上。专项组将始终把人民群众的难事、急事、愁事放在心上,坚持用情、用心、用力做好社会源环境信访工作,为助推高水平建设绿色生态的科创中心主阵地拼搏奉献。(宝山区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