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建设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4-06-27]
[ 字体:  ] [分享: ]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5年)》目标任务,加快我市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6月25日上午,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建设研讨会,生态处、水处、监测处、16个区生态环境局、市环科院、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植物园、市林业总站、市园科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大规划院、地听公司等相关领导、专家和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各区生物多样性相关调查单位也以视频会议形式参加。

 

会1.jpg

 

会议邀请5位专家分享了不同类型和行业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建立的过程和经验。杨庆松博士介绍了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建设与发展情况,作为国内常绿阔叶林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通过搭建的地空一体化的森林生物群落观测系统,深入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并服务宁波当地政府,推动应用成果转化,为政府如何依托高校现有的国家野外台站等科研平台提升生物多样性观测能力提供实践案例;李明博士分享了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内生物多样性监测站及智慧平台建设和运行情况,详细介绍AI识别技术应用于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的技术前景,为进一步探索水生态监测新技术提供借鉴;芦昱副院长系统介绍了江苏省基于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科学谋划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的顶层设计,并通过南通市的案例详细解读不同尺度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的建设运行规范,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戎恺博士分享了深圳市生态及生态红线监测监管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情况,重点就观测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综合分析和管理应用等一体化观测系统构建,以及生物多样性站点科学布设等经验进行分享;上海城市森林生态国家站是全国第一个建在超大城市中的森林生态站,本着“十年磨一剑、百年树老站”的理念,韩玉洁副院长详细介绍了全国第一个在超大城市建设的森林生态站,不仅从建设运维角度分享了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而且强调了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服务各行各业、加强合作交流。伏晴艳副院长对专家们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并希望各参会单位今后继续围绕上海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构建,在规划设计、站点建设、运维管理、技术研发和共享共建等方面出谋划策、同向发力。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学长期观测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当前,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的推进为后续观测台站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区在调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将有助于提前谋划台站布局,市级层面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工作也将逐步推进。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启示,也展示了市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与各相关单位在合作共建生物多样性观测站中的深入交流与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