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海湿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入选“中国潜力OECMs典型案例”,成为全国12个入选案例之一。这不仅彰显了金海湿地公园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卓越贡献,更为中国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的落地实施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12个典型案例之一
在《昆蒙框架》中有一个目标,就是到2030年,让地球上30%的陆地和30%的海洋都得到有效保护(又称为“3030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之外,创新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加强对自然保护地外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的支持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华泰公益基金会,以及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发起了面向全国的“OECMs中国潜力案例”征集活动,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我国现有OECMs基本情况,挖掘国内OECMs示范案例,支持陆地、内陆水域、沿海和海洋OECMs试点建设,推动OECMs标准完善,助力于我国“3030目标”实现。
本次案例征集共收集到了来自全国的90个案例,涵盖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城镇、荒漠、海洋等生态系统,包含政府治理、公益治理、社区治理、共同治理等治理类型,整体覆盖面积1290平方公里,支持了东北虎、东北豹、华北豹、雪豹、大熊猫、林麝、中缅灰叶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中华穿山甲、中华凤头燕鸥、青头潜鸭、黑颈鹤、黄胸鹀、平胸龟、无斑雨蛙、低斑蜻、中华鲎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在就地保护和创新OECMs上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经过资料查阅、专家评审、实地调查、案例公示等流程,共有12个案例入选本次征集的“中国潜力OECMs典型案例”,金海湿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就是其中之一。另有34个“中国潜力OECMs入围案例”。
城市边缘的生态保护区
金海湿地位于浦东新区,总面积41.8公顷,不仅是上海外环绿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上海市首批命名的12个野生动物栖息地之一。金海湿地公园对保护稀有、受威胁或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有重要价值。
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底,金海湿地公园记录到鸟类82种,分属13目36科,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7种,上海市重点保护鸟类15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易危(VU)等级鸟类1种;同时,发现其他野生动物9种,其中两栖类5种、爬行类2种、哺乳类2种(除鼠类以外)。
在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金海湿地公园作出了不懈努力。公园以现有的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为基石,通过科学规划与管理优化,依据科研监测结果进行精准施策。在生境维护上,公园采取了诸多创新举措,如制定针对性的植物养护方案,对特定区域实施近自然管理,避免过度干预;放置本杰士堆,为野生动物提供丰富的栖息材料;保留季节性水坑,为鸟类、蛙类等活动创造有利条件;补充种植蜜源、粉源、水生植物;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人工清除;并在栖息地范围内实施夜间(21点至次日5点)关灯管理,减少人类活动对夜间野生动物的影响。
为了提升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金海湿地公园还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2023至2024年间,公园共计举办了125次科普宣教活动,吸引了超1万位民众的线下参与,线上受众达51万余人,参与者年龄跨度大,从小学学生到养老院老人,覆盖面极为广泛。
公园设有金海湿地科普馆,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自2023年2月2日投入使用以来,已成为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重要平台。科普馆精心设计了“城市与湿地”与“探秘金海湿地”两大主题展厅,通过丰富的展览内容和互动体验,展示了湿地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
金海湿地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的入选,不仅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未来更多OECMs的建立与管理树立了典范。它证明了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公众参与及持续监测,即使是在城市边缘,也能创造出既促进生态恢复又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来源: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