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0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首次发布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
发布日期:[2025-05-27]
[ 字体:  ] [分享: ]

日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首次发布了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调查结果表明,示范区的物种家底丰厚,不仅记录各类生物物种2790种,还发现了多类生态环境指示物种。

 

本轮调查共在示范区两区一县设置10×10公里调查网格32个,样线400余条,样方620余个,样点430余个,布设红外相机80余台。通过近3年的调查,基本摸清示范区生物多样性本底,绘制了长三角首张跨域“生物多样性图谱”。

 

示范区以城镇、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为主,三类生态系统面积分别占示范区总面积的31.59%、28.37%、26.76%。

 

分布系统图1.jpg

 

示范区物种家底丰厚、重要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众多。截至目前,共记录各类生物物种2790种,其中陆生生物1629种,水生生物1161种,包括白鹤、卷羽鹈鹕、黑嘴鸥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11 种,水蕨、貉、小天鹅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50 种,莼菜、黄胸鹀、中华鳖等受威胁物种 27 种。

 

示范区物种.png

 

本次调查在示范区发现了多类生态环境指示物种。青头潜鸭是全球极危物种,对水质要求极高,在吴江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稳定观测到青头潜鸭的越冬种群;虎纹蛙自21世纪初期在青浦的数量锐减,从青浦区朱家角虎纹蛙等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获悉,经过多年努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的重新引入和扩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萤火虫对水质恶化和光污染敏感,近年来在嘉善县长白荡、青浦区岑卜村等多地发现黄脉翅萤等原生萤火虫。

 

莼菜、日本鳗鲡、中国淡水蛏等是水质清洁的重要指示水生生物,近年来在长白荡、元荡、肖荡等湖荡陆续发现。

 

调查发现青浦大莲湖、三泖片林,吴江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太湖绿洲湿地公园,嘉善长白荡、祥符荡以及一河三湖等区域生境类型丰富,为生物提供栖息、繁殖、迁徙的重要场所,是示范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以吴江区同里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截至目前,公园内记录鸟类物种246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2种。

 

热点.png

 

示范区始终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持续优化保护空间格局,建立一体化保护政策规划体系,系统实施生态修复治理,持续完善一体化调查监测体系,系统建立生物多样性评价体系,联合开展宣教活动等做法,有力提升了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水平,为各类生物和珍稀物种在示范区“安家落户”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来源:长三角示范声